低渗透油层大规模体积压裂工艺优化与实践研究
佛海洋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 要:通过对改性羟丙基瓜胶(MHPG)压裂液体系、支撑剂配方及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大规模体积压裂工艺在低渗透油层中的应用效果。以某油田A区块6口试验井为对象进行压裂效果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改性MHPG压裂液在85℃条件下2h黏度残留率达78%,支撑剂20min沉降高度2.8cm,形成了长度255~285m、高度42~45m 的复杂缝网系统;采用五段式递进支撑工艺,支撑剂浓度150~500kg/m,排量3.2m3/min时,单井平均日产油量由1.5m3提升至4.2m3,增产率180%。该工艺方案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可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规模体积压裂;低渗透油田;工艺优化;实践研究
0 引言
低渗透油藏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类型之一,其开发面临储层物性差、地层能量不足等难题。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作为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手段,其工艺参数优化对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室内实验评价和现场应用实践,系统研究了压裂液体系优化、支撑剂配方设计和施工参数优化方案,为提高低渗透油藏压裂改造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1 低渗透油层特征及压裂机理
1.1 低渗透油层地质特征
低渗透油层是指渗透率<0.050μm²的油层,其有“三低”特征,即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低含油饱和度。研究区块岩石颗粒细小,分选性差,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其次为岩屑,胶结物以泥质为主,次为碳酸盐胶结。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孔隙结构复杂,孔喉配置关系差,储层非均质性强。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物性普遍较差,孔隙度一般在 8%~12%之间,渗透率多数<0.001μm²。油层压力系数较低,一般在0.8~0.9之间,地层能量不足。含油饱和度普遍较低,多在45%~55%之间,且原始含水饱和度高,此类特征会导致油层自然产能低,开发难度大。
……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