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增产技术经济适用性分析
杜欣兩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
摘 要:详细阐释了压裂、酸化、注气、调剖及化学增产等常见技术的原理,并对其经济适用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涵盖成本构成、效益评估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不同技术在各类油气田的应用成效。旨在为油气田开发企业提供科学的技术选择依据,助力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油气田;增产技术;经济适用性;成本效益
1 背景
在全球能源体系中,油气资源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能源需求呈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然而,传统油气田在长期开发后,逐渐步人开采后期,面临着剩余可采储量不断递减、开采难度与日俱增以及产量持续下降等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发和应用高效的油气田增产技术,成为维持油气产量稳定、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关键路径。
增产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延长油气田的经济寿命,还对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的增产技术在原理、应用条件以及经济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深入分析油气田增产技术的经济适用性,对于油气田开发企业科学选择增产技术、优化开发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油气田增产技术概述
2.1 常见增产技术及其原理
2.1.1 压裂技术
在各类压裂技术中,水力压裂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借助地面高压泵组,将大量具有高压力的液体以远超储层吸收能力的速度注人井中。在强大压力的作用下,地层会产生裂缝。随后,向裂缝中注人支撑剂,使裂缝保持张开状态,进而大幅增加储层的渗透率。这一过程改变了原油的流动方式,使其从原本的径向流转变为2个单向流,有效连通了地层深处,显著提高了油气的流动能力,最终实现增产的目的。例如,在低渗透油气藏中,水力压裂能够构建人工裂缝网络,改善油气的渗流条件,使原本难以开采的油气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利用。
2.1.2 酸化技术
酸化技术主要适用于碳酸盐地层。通过向地层中注入酸液,酸液会与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化学反应,溶解孔隙、裂缝中堵塞的物质。随着这些堵塞物的溶解,地层的渗透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油气流动的阻力减小,从而实现增产。不同类型的酸液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地层的具体情况,如岩石成分、渗透率等,精准选择合适的酸液类型和浓度,以达到最佳的酸化效果。例如,对于含有大量碳酸钙的碳酸盐地层,盐酸是常用的酸化剂,它能够有效地溶解碳酸钙,扩大孔隙空间,提高油气渗透率。
2.1.3 注气技术
注气技术是向油气藏中注人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注人气体后,一方面会增加油气藏的压力,为油气的流动提供额外的驱动力;另一方面,气体在油气藏中溶解,能够降低油气的饱和度,使油气发生膨胀,减小束缚水对油气流动的阻碍,进而提高油气产量。以二氧化碳驱油为例,二氧化碳在油藏中溶解后,能够降低原油的黏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同时还能与原油发生混相,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在一些特低渗透油藏和稠油油藏中,注气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