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
志丹油田注水井与采油井适应性分析时间:2025-08-20 刘佳骥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7500) 摘 要:针对志升油田低渗透一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问题,开展了注水井与采油井适应性研究。通过分析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特征及流体性质,结合220座注水站的生产数据,揭示了影响注采井适应性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現,储层非均质性、微观孔隙结构及注水参数是影响注采井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优化后的试验区配注合格率达90%,自然递减率降至<7%,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由0.861提升至1.15t,为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志丹油田;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注采关系 0 引言 志丹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主力油层为延长组长6油层,具有低孔特低渗、无天然能量及微观孔喉细小等特征。储层渗透率0.1×10-3~1.2 x10-3μm²,孔隙半径5.94~23.35μm,喉道半径0.85~3.47μm,这些特征给注采井网优化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提高采收率,该油田实施了大规模注水开发,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及微观结构特征的影响,注采井网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亟须开展系统研究。 1 研究区概况 志丹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构造形态呈平缓西倾大单斜,倾角<1°,坡降为5~8m/km,局部发育小型低幅鼻状隆起。主力产油层系为延长组长6油层,形成于河流一湖泊相沉积环境,广泛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亚相。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低孔隙度(10%~16%)、特低渗透率(0.1 ×10-3 ~1.2x10-3μm²)的特征。储层表现出层内渗透率多旋回变化、层间物性差异显著及平面砂体裙扇状展布等非均质性特点。油藏属弹性一溶解气驱动类型,埋深1200~1750m,无边水、底水和气顶,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原油密度 0.83~0.85g/cm3,黏度 2.13 ~2.56mPa· s/50℃,地层水属CaCl2型,总矿化度平均72600mg/L,开发难度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