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困难重重
随着2030年节点临近,全球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目前,各大研究机构给出的数据都显示:全球许多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目标上进展不足,未能以足够快的速度从化石燃料转向绿色替代能源。
截至2025年年初,联合国197个成员国均已认可2015年达成的《气候协定》,并且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具体目标,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采取其他行动限制全球变暖。然而,实践证明,制定目标与实现目标完全是两码事。
近期,全球著名的能源智库“灰烬”发布了一份报告,评估全球各国的气候行动进展。报告开篇指出,尽管133个国家在2023年COP28气候峰会上同意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高3倍,但其中许多国家的政策行动与承诺并不匹配。
根据报告,两年前的COP28峰会上,133个国家同意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升至1.1万吉瓦。然而截至今年7月,仅有7个非欧盟国家更新了本国2030年目标,其中5个上调目标,2个下调目标。欧盟部分国家则按欧盟期限完成了《国家能源与气候计划》(NECP)的最终确定:法国和西班牙分别将目标提高5吉瓦和19吉瓦,德国和意大利则未作调整。预计从现在到2029年下一个NECP期限,欧盟国家不会再更新本国目标。
“灰烬”的报告显示,全球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总和仅比2023年COP28时高出2%,为7.4太瓦。这与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所需的2030年11太瓦目标仍相去甚远。
“灰烬”指出,提高国家目标对推进气候目标、增强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及时更新的目标有助于指导配套政策、激励措施和规划制定,并降低产能过剩或电网拥堵等风险。今年11月在巴西举行的COP30峰会上,参与国可能因未按COP28和COP29的目标采取行动而面临批评,这或许会促使各国更新目标。
此外,近期国际社会最担忧的问题之一,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本国气候行动上的倒退。特朗普称前总统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气候政策是“绿色新政骗局,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局”。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他对绿色能源发起“围剿”:削减绿色能源和电动汽车资金、放宽空气污染及其他气候相关法规,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试图推翻之前政府的多项气候进展。
在拜登执政时期,美国曾因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迅速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领军者之一,欧盟和英国等国家也纷纷效仿。然而,特朗普对化石燃料的执着以及对风能、太阳能的轻视,预计将阻碍美国能源转型进程。而当前美国电力需求正面临大幅增长:科技公司正在建设大型数据中心,这可能导致未来几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上升。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