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更多

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详细内容

油藏开发中非均相智能调驱评价与预测模型探究

时间:2025-11-24     作者:刘星【转载】   来自:化学工程与装备


刘 星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  要:为解决油藏开发中非均相条件下调驱效果评价难题,构建了系统的智能调驱评价与预测模型。以华北油田XX区块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储层非均相特征,建立了包含渗透率非均质度、封堵选择性等5项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多层次架构设计评价模型,集成了深度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XGBoost等算法,模型预测准确率达96.8%。通过12口验证井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指导调驱方案优化,实现含水率降低15.3%,采收率提升8.7%,调驱剂利用效率提高至83.5%。研究成果为非均相油藏智能调驱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关键词∶油藏开发;非均相智能调驱评价;预测模型


0 引言

油藏开发过程中的非均相问题严重影响着采收效果,智能调驱技术作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其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调驱机理和工艺优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针对非均相条件下的系统评价模型仍显不足。传统评价方法往往局限于单一指标分析,难以准确反映复杂储层条件下的调驱效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评价方法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工程实践,构建智能调驱评价与预测模型,以期为提高非均相油藏开发效果提供新思路。

1 油藏非均相特征表征

华北油田XX区块为典型的断块油藏,该区块储层属于河流相沉积体系,孔隙度4%~12%,平均渗透率3.948 x10→* ~2.468 x 10²μm²。该区块 12 口井的岩心分析及测井解释数据表明,储层横向非均质程度高,纵向层理发育,泥质含量变化范围在5%~35%之间。储层非均相特征主要体现在物性差异和微观孔隙结构2个方面。物性差异上,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达到0.85,横向连通性差,不同层位渗透率相差可达数百倍;微观孔隙结构上,扫描电镜下可见喉道半径分布在0.1~2.0μm,孔隙类型以溶蚀孔和粒间孔为主,次生溶蚀孔发育。受非均相特征影响,注水开发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而高渗透带则形成优势通道,导致水驱效率降低,采出程度不均。

……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