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复合驱深度调剖措施见效特征分析研究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163453;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六厂,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 要: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是继聚合物驱油技术又一种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式, 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应用推广阶段,自2014年起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原油年产量突破200万吨,至2021年连续6年年产油量400万吨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深度调剖技术作为控制低效无效循环的有利手段,在复合驱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注采井的生产动态特征不同,为了客观评价调剖措施效果,开展了调剖措施井的见效特征研究。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深度调剖;见效特征
前言
针对大庆油田某三元复合驱区块,注入井剖面动用不均匀,低压井所占比例大;采出井受效不均衡,区块高含水油井所占比例高等问题,开展了三元复合驱区块深度调剖技术应用。由于三元复合驱储层中同时存在碱、表活剂,针对近井地带高pH值的特点,研发抗碱多元凝胶凝胶调剖体系,该体系具有较高强度和较强耐冲刷的调剖剂屏障作业,扩大后续流体的波及体积从而提高复合驱的驱油效率。
1 抗碱多元凝胶
利用可溶性羧酸盐作为保护剂,水解产生金属盐,高pH值条件下,与三元体系中的碱形成络合物,同时电离出的H+中和三元体系中碱性离子,以提高金属交联剂耐碱性。采用多元络合酸形成的络合凝胶型调剖剂,拥有活性较高的线性三聚体,间接提高交联剂的反应浓度。
1.1 抗碱多元凝胶体系与三元体系配伍性
为考察多元络合凝胶体系与三元体系配伍性,在体系溶液中混入0.1%~0.3%的弱碱表活剂,结果表明:多元络合凝胶体系在PH值8~9的碱性环境下成胶,在表活剂存在下体系仍然可以成胶,说明后续三元液对胶体破坏性较小。
表1 抗碱多元凝胶体系与三元体系配伍性实验
聚合物浓度 (mg/L) | 成胶环境(PH值) | 表活剂浓度 (%) | 成胶时间 (d) | 成胶粘度 (mPa.s) |
1500 | 8~9 | 0.1~0.3 | 1~3 | 7500 |
3000 | 8~9 | 0.1~0.3 | 1~3 | 16000 |
为考察凝胶体系成胶后的稳定性,采用胶团在三元液中浸泡,放置在45℃烘箱内,定期观测凝胶体状态及三元液的界面张力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地层温度下,凝胶体系与碱液接触能够保持很好的成胶状态,三元体系粘度值略有增加,但界面张力仍在×10-3数量级。
表2 凝胶体系成胶后在三元液中浸泡时的粘度变化
凝胶体系主剂浓度 (mg/L) | 碱类型 | 碱浓度 (%) | 成胶粘度 (mPa.s) | 不同时间粘度变化稳定性(mPa.s) | |||
5天 | 15天 | 30天 | 60天 | ||||
3000 | 碳酸钠 | 1.2 | 13200 | 11250 | 10820 | 10200 | 9800 |
3000 | 氢氧化钠 | 1.2 | 12800 | 10320 | 9670 | 8880 | 8200 |
1.2 调剖剂应用模拟实验
为保证确定最优段塞组合考察调剖剂的调剖能力,采用平行三管岩心实验装置进行剖面调整能力的测定。实验方案:水驱→0.57PV三元驱→0.3PV多元络合凝胶体系段塞→水驱[2]。
表3 三管岩心实验结果
项 目 | 低渗透 | 中渗透 | 高渗透 |
水驱渗透率(mm2) | 0.181 | 0.565 | 1.223 |
水驱流量百分比(%) | 1.25 | 8.51 | 90.24 |
三元驱流量百分比(%) | 9.78 | 15.11 | 75.11 |
调剖后流量百分比(%) | 17.58 | 42.63 | 39.79 |
注:段塞组合:调剖剂+70凝胶调剖剂%3000mg/L |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在三元复合驱调剖过程中注入多元络合凝胶调剖剂段塞,对高渗透岩心的分流量降幅较大,具有较好的剖面调整能力,调后高渗透率岩心的分流量下降35.32%,中、低渗透率岩心分流量分别提高27.52%、7.8%[3]。
2 深度调剖措施见效特征分析
2.1 深调措施井的选取
大庆某三元复合驱试验区注采井共计214口,注入压力不均衡,平均注入压力8.4MPa,部分注入井压力上升空间较大;区块受效井70口,占总井数的66.67%,平均含水83.71%。区块目前高含水井所占比例高,含水在98%以上的井占总开井数的26.67%,为改善三元试验区注入压力低、层间层内动用差的注入状况,控制注入液低效无效循环,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为依据,在区块内选取了12口注入井进行深度调剖,调后,措施井压力上升1.25MPa,高渗透层吸液比例下降25.2个百分点;22口连通井中,17口调剖受效,受效比例77.27%,调剖后相比全区,单井日增油5.5吨,含水最大降幅4.6个百分点,累计增油1.7万吨。
2.2 见效特征分析
选取的12口注入井对应连通井共有22口。按井组划分可近似分为一个1注3采、3注9 采井组、带有1口中心井的3注4采小井组和一个有2口中心井的5注6采大井组。
图1 调剖井连通井位图
2.2.1 连通性好的高含水单井井组调剖中、后期含水下降幅度大
“1注3采井组”调剖中、后期含水下降幅度较大,由调前的88.58%降至85.72%,调剖结束后含水继续快速下降至70%以下(68.41%),含水降幅接近20%,调剖井组平均单井日增油14.3吨。
图2 “1注3采”井组生产曲线
2.2.2 处于含水回升的井组有效的控制了含水回升速度
“3注9采”井组调前处于含水回升期,含水由75.42%已上升至80%左右。调剖期间含水一直维持在80%以下,调后含水控制在79%左右,深调措施有效控制了含水回升速度。
图3 “3注9采”井组生产曲线
2.2.3 带有中心井的井组增油降水明显
“3注4采”井组调前处于含水平稳期,含水80%左右,调后井组平均综合含水由84.13下降至71.72,含水最大降幅12.41个百分点,平均单井增油6.84吨。
2.2.4 前期未见效的高含水井组井组含水缓慢下降,逐步增油
“5注6采”高含水井所占比例高,调前含水均在96%以上,油井见效慢,目前井组含水降至91.17%,平均单井日增油0.81吨。井况好的中心井含水下降快,增油量大,调剖中期产油量有所增加,日产油量由7.96吨增加至10.18吨,含水在92%-95%波动。2012年4月关井1个月,开井正常生产后含水快速下降至87.8%,产油量增至12.66吨。
3 结 论
3.1 抗碱多元络合凝胶具有较好的抗碱性能,抗剪切性、热稳定性,并且与三元液配伍性较好。
3.2 室内岩心表明:抗碱多元络合凝胶段塞组合具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可大幅度降低高渗透层的吸入量;现场剖面测试结果较好的反应了调剖剂对剖面的改善能力。
3.3 根据注采井动态特征客观评价措施井见效情况:大于96%的高含水井措施后含水应有下降趋势;处于含水平稳期措施后含水进一步降低或延长含水平稳段;处于含水回升期的井措施后应有二次见效趋势或者有效抑制含水回升速度。
参考文献
[1] 熊春明,唐孝芬,国内外堵水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1):83-88
[2] 赖南君,叶仲斌,舒政,等.适用于低渗透裂缝型油藏的新型调剖体系研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03):105-108
[3] 王克亮,丁玉敬,闫义田,等.三元复合驱调剖剂驱油效果物理模拟实验[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1).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 官方网站 - 创刊于1972 2022年第12期 在线投稿 >>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