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刊对文章进行编辑、刊登和数字化发行。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知网(CNKI)独家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以上数据库收录,请在来稿时向编辑部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
基于纳米封堵材料的钻井液漏失控制技术研究时间:2025-05-06 李新建 (庆阳立诚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庆阳 745000) 摘 要:钻井液漏失是钻井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特别在具有裂缝和高渗透性的复杂地层中,传统封堵材料难以有效解决,导致施工风险增加和经济损失。纳米封堵材料由于其超细粒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改善漏失控制和井壁稳定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纳米封堵材料的选取与设计、物理化学特性、封堵机理及其制备方法,制定了施工方案,并通过现场应用对其漏失控制效果和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 关键词:纳米封堵材料;钻井液;漏失控制技术 0 引言 在钻井工程领域,钻井液漏失是1个普遍存在且严重的技术难题,尤其在具有裂缝发育、微细孔隙和高渗透率的复杂地层中更为突出。传统的堵漏材料由于粒径较大、形貌不规则,难以有效封堵微裂隙和纳米级孔喉,导致钻井液漏失难以控制,增加了钻井成本和施工风险,并可能引发井塌、井涌等井下复杂情况。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纳米封堵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如超细粒径、高比表面积、高表面能和优异的分散稳定性,在钻井液漏失控制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纳米材料能够深人渗透到地层的微细孔隙和裂缝中,通过物理堵塞、化学吸附和界面协同作用,形成致密且稳定的封堵层,显著提升钻井液的封堵性能和井壁稳定性。 1 项目背景 某油田主要地层包括砂岩、碳酸盐岩和泥岩,多变的岩石性质和地层压力使得钻井过程中常遭遇高温高压和高含气量的挑战。如在深部超深层地区,地层温度可高达150℃,压力>100MPa,这些恶劣条件下的地层不仅增加了钻探难度,还显著提升了钻井液漏失的风险。据统计,钻探过程中漏失事故的发生率在某些地区高达70%,漏失量平均每口井可达数十立方米甚至更多。漏失不仅导致钻井液资源浪费,还可能引起下钻速度减慢、钻头寿命缩短甚至井筒结构损坏等一系列钻探问题。钻井液漏失主要表现为钻井液在高渗透率或裂缝发育的地层中流失,常规的黏土或聚合物封堵剂因粒径较大、适应性差,难以有效封堵这些微小孔隙和裂缝。 2 纳米封堵材料的特性与制备 2.1 材料的选取与设计 选择纳米材料需要考虑其粒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功能化能力,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材料在复杂地层中的渗透和封堵效果。以纳米二氧化硅为例,其平均粒径通常控制在10~50nm之间,以保证其能够有效渗透到地层的微细裂缝中。此外,比表面积的大小决定了纳米材料与地层流体及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影响封堵效率和化学稳定性。理想的纳米二氣化硅比表面积应在200~500m²/g范围内,以最大化其表面活性。表面功能化是设计纳米封堵材料时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目的是增加材料的特定表面化学性质,如亲水或疏水特性,从而提高其在特定地层条件下的适应性。例如,通过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氣化硅进行表面修饰,可以引人具有特定官能团的有机链段,改善材料与钻井液的兼容性和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分散性。表面修饰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能在钻井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浮体系,提升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稳定性。不同表面处理后的纳米二氣化硅参数如表1所示。 …… |